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马歌丽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立于1980年,前身为化学工程系食品工程本科专业,1985年更名为食品工程系。为了筹建发酵工程本科专业,1986年我和其他几个同事分别从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食品工程系任教。如今我已经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31年。31年来,我为轻院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见证了食工学院的发展历程。下面我主要以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角度,分别从专业设置、办学场地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回忆食工学院的发展和变化。
一、学科专业和硕士点增多,在校生人数和层次不断提高
原来我院只有一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烟草科学与工程方向)本科专业。1989年发酵工程(后更名为生物化工和生物工程),2002年生物技术,2004年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陆续开始招生,现在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含烟草科学与工程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烟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含烟草科学与工程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国家本科第一批次录取专业。食品工程系原来只有本科毕业生,现在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化工、发酵工程、食品工程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院初期在校生有本科生90人、专科生60人,现在有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二、办学场地扩大,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增强
食品工程系2000年更名为食品与生物工程系,2005年建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原来学院在东风校区只有2层半楼的办公场地,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艺、烟草工艺学4个本科教学实验室。2012年我院整体搬迁到科学校区。如今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楼,本科教学实验室49个,研究室35个。学院还有省部级教研平台12个、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平台3个。
原来的食品工程系只有1个食品教研室,教职工20多人。现在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技术和烟草科学与工程三个系及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余人,还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省讲座教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杰出人才2人,省杰出青年5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3人。
随着办学场地的增加和师资队伍的壮大,学院的科研实力也大大增强。仅在2014-2016年间,我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15项、国家烟草行业重大科研项目6项;到账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数亿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和EI收录70余篇。
三、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逐步更新
原来理论课教学手段是黑板板书教学,后来学校在东风校区建设了为数不多的多媒体教室,教学手段先改进为幻灯机、投影仪教学。还记得我制作过的第一个教学幻灯片是《生物工程设备》的第八章内容。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现在几乎所有课程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除了制作PPT课件以外,还有视频教学,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校区能够录制教学视频的教室就有很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手续更加方便,从原来上课前领钥匙和话筒,变化为现在使用一卡通就可以打开教学设施,学校还为教师配备了电子教鞭、翻页器、无线话筒等。
随着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也带动了我院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原来专业实验室只能开展一些验证型实验。现在的实验教学内容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实验的类型不仅有专业理论验证型实验,还有科技开发型实验和大型综合工艺实验等。学校还在各个层面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国际联合实验平台等。在校大学生有了更多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机会。
从指导毕业论文方面,也能感受到学院的发展和变化。我指导的食品1983级的《啤酒工厂设计》毕业设计,是我们系的第一届毕业设计课题。为了指导好毕业设计,我在郑州啤酒厂学习了一个月,并带领学生在开封啤酒厂实习了2周。现在,我院实验中心建立了小型食品加工、饮料生产、果酒生产线,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到实验室,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实验项目,认识和见习食品和生物产品加工过程。现在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课题也更加接近生产和科研实际。原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提交的是手写本,手绘图,现在则要求提供WORD文档,CAD制图,毕业论文答辩要制作PPT。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也要能够熟练运用办公和科技软件。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食工学院不仅有了毕业设计专用教室,还能打印毕业设计图纸呢。
四、个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在学院发展的同时,我个人也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999-2002年,我到山东大学在职攻读了硕士学位,2004年学院又派我到日本东京大学做了半年的高级访问学者。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科学前沿技术,也开阔了视野,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1987年,建校10周年,我教过的第一届本科生8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1997年,轻院建校20周年,我当班主任的93级发酵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2017年,轻院建校40周年,我教过的生物2013级本科生毕业。31年来,在食工学院这个温暖大家庭里,我从一个教学新手,成长为桃李满天下的生物工程专业教授。食工学院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历任领导的努力和贡献。我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吕迎辉、张平之等老前辈们的帮助和培养,更离不开食工学院每一位同事的支持和关爱。在庆祝建校40周年之际,回忆美好往事,我为成为食工学院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心怀感恩。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为食工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