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女工园地  女工动态

“弘扬家庭美德 践行健康家风”主题活动作品展示


发布部门: 工会  发布时间: 2023-07-11  浏览次数: 66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校会在510-25日开展了“弘扬家庭美德 践行健康家风”主题活动,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和讲述健康家风好故事等形式,引领教职工团结家庭成员争做好家庭、培育好家风、涵养好家教,积极探索和积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发现和树立家风建设中涌现的典型案例。

活动中,共有来自17个基层工会推荐的21篇家风好故事作品参与评选(详见下方表格),现将具有代表性的10篇活动作品在网上展示,通过展示进一步营造弘扬家庭美德的氛围。

 

 



永葆“清白”底色  传承优良家风

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周辉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家风家训,他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家庭情结自中华民族形成之时就印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无论是浩瀚的经史子集,还是浪漫的诗词歌赋,无论是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还是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都能找到中国人爱家乐家的痕迹,而重视家风家训传承则是中华民族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尽管时代更迭,环境变化,但有些家风却永葆底色,在新时代条件下仍旧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正家,而天下定矣。”纵观历史上那些建功立业、叱咤风云的文人武士,其成长无不与良好的家庭氛围直接相关。北宋杨家四代子孙戍守北疆,前赴后继,满门忠烈,名垂青史,这与杨家注重传承“清白传家 忠勇报国”的家风密不可分。其先人杨震在东汉时期官至太尉,不仅精通经史,而且为官清廉,教育子孙做“清白吏”,创立的“清白传家”家风被后世代代相传。《后汉书•杨震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传,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其后世人才辈出,举不胜数。“杨家将”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只要翻开中国传统文化相册,就会发现“清白传家”的理念早已有之,它其实是“俭”的衍生。《论语》就说:“奢则不孙(通“逊”),俭则固,与其不孙(逊)也,宁固。”意思是,在修身齐家上,尽管节俭朴素让人寒伧,但奢侈更易滋生骄纵淫逸,危害更甚,君子当宁可寒伧也不奢侈。《左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魏征《隋书•房彦谦传》:“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这都在告诫人们勤俭能养德,清贫能致远。南宋思想家叶适在《宋故孟夫人墓志铭》里说了一则典故:“信安王以恭俭律家,夫人尤勤苦敬顺,事夫训子,率用寒素”。“信安王”指的是唐朝宗室名将、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李袆,他少有志向,品德高尚,事母极孝,待弟和睦,后肩负卫国重任,戍守边疆,大破契丹、吐蕃,以军功恩泽后世。他家教甚严,教子有方,以“恭俭、寒素”作为家风,三个儿子李峘、李峄、李岘皆至达官,自有列传。后世也喜“寒素”两字,用来当作“清白传家、两袖清风”的精髓要义。晚清名臣曾国藩终身倡导“寒素、勤勉、笃学”的家风,曾家子孙一直严守他的教诲,纵使已经绵延10代,依然家风严谨,子孙中人才辈出,著名者就有240多人,分布在科学、教育、艺术等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无一人是败家子。

“寒素”作为治家首选,同样也可用于治国理政。“守天下之法者吏者,吏不良则有法莫守”。“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应当奉行“寒素”之本。方志敏同志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不管是在戎马峥嵘的革命岁月,还是在曲折艰难的建设初期,革命建设者都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斗争、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用热血铸就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清白、寒素”的高洁品质。朱德家书中告诫亲戚族人:“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周恩来给自己的亲属订立了“十条家规”,叮嘱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同他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刘少奇回家乡调查工作,有时睡在县委会议室的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上,有时睡在大队部用两条长凳架着的门板上。焦裕禄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里边有一条:十排以前的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他无意间听到儿子因认识售票员看戏未买票,便教育儿子不能“看白戏”,立即拿出钱叫儿子到戏院补票。张富清深藏功名,教育子女坚定信仰、自强不息,“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大儿子张建国本有去国企工作的机会,他得到消息后,要求将儿子下放林场当知青。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并告诫子女“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杨善洲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不许家人搭林场的吉普车,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功勋卓著却甘于清贫,革命先辈们为我们树立了清白无欺的标杆和榜样。尽管艰难的岁月已经褪去,但共产党人“清白”无染的底色不能褪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刮骨疗毒之势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家风廉,才民风醇,政风清,作风正。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历史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清白传世才能行稳致远。这给当下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深刻启示。





革命精神孕育新时代家风传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兴华


    《红星照我去战斗》是父亲最喜欢的一首歌,“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每当他深情地唱起,我就仿佛看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荡在他的身后,也仿佛看到年轻时清瘦温雅的姥爷在红军队伍中毅然前行......

一款发型承载的毕生所爱

“投身革命,抗战从军。”我的姥爷苏鸿善是一名老红军。抗战时,他告别妻儿积极投身战斗一线,为革命事业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抗战胜利后,他辞却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回到家乡服务人民,成为村中备受尊敬的老红军、备受敬仰的长辈。

幼年时的我总喜欢窝在姥爷身边,听他讲抗战的故事。那时,平日里波澜不惊的他眼神中闪耀着星光,流露出骄傲、自豪、满足的神情。其中,我最喜欢听他讲见到毛主席、刘伯承的场景,每次回老家都会偎在他身边眨巴着眼睛等他开讲。他说毛主席很留意发型,特别喜欢躺在躺椅上朝着后边梳头发。

后来,姥爷在部队时就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发型。他拿搪瓷缸在火上烤一烤,在额头的头发上压一个“大波浪”般的弯儿,看上去很是特别。直到去世前他都一直保留着这种“独特”的发型,表达着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忆想。

一个决定背后的满腔忠诚

“军旅十五载,丹心铁血,保家为国献青春。”我的父亲刘恒智是一个很儒雅,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曾从军于上海警备区83308部队,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守备十团。先后被评为五好战士、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政治指导员,荣立三等功。

1987年,为响应国家裁军一百万的决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转业地方支援经济建设,继续为党尽忠职守、倾力奋斗。荣获全国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孟州市十佳公仆等荣誉称号。

小时候,我经常悄悄打开父亲专门放军服的箱子,找到他的军帽,小心翼翼地戴在头上,美飒飒地对着镜子敬礼。也总会趁他不在家时,偷偷地翻看他的奖状、证书和稿纸上潇洒俊逸的钢笔字。那时心中就燃起念想,要是我也能像他一样,得这么多奖状,写一手好文章,那该多好啊......但年少的我也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这些荣誉都是他夜以继日地奋战于工作岗位获得的,是他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取得的。

现在,早已退休的他在一个民营企业中尽责尽责地服务快20年了。他说,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要尽最大努力回馈社会。他以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对党的誓言:为党尽忠,为人民服务,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父亲的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一场大赛蕴含的精神继承

“攻坚克难,勇毅前行。”2023年422日上午11时,我走进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的决赛赛场。当时的我心中异常平静,成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历程中所收获到的成长和进步。

在这个从1620分钟中的教学专题中随机抽选的展示里,蕴含了三年来从院赛、校赛到省赛的一路拼搏;蕴含了上千个日夜的思索、撰写、修改和演练;蕴含了时刻存在着的高强度压力和必须坚持的高度自律。在那段至今都不太敢回望的记忆里,有惊喜、有欢愉、有焦灼、有无奈、有亏欠、有舍弃......

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什么一路支撑着我挺过来,是什么让我面对看似无法逾越的高山时毅然向前,是什么让我在遇到巨大的阻碍时倔强地不肯止步,又是什么让我在取得成绩后快速地回复冷静,奔赴下一个“战场”。

然而,每每此时,我又不由得婉然一笑,想起妈妈既心疼又无奈的话:“你真是跟你爸一个样。”

何其荣幸,能获如此评价。何其有幸,能得如此力量。

父辈们尽忠职守、不畏艰难、奋发前行、倾力奉献的革命精神不知不觉间已在我心中牢牢生根、盎然发芽、蓬勃生长,给予我无限可能,赐于我无穷力量,支撑着我一路葆守初心、披荆斩棘、坚毅奋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久前的某一天,偶然间又看到十一岁的女儿打开箱子,悄悄地翻看着我的奖杯、证书和奖状,那认真专注的模样令我不禁心生欢喜。也许,就像年少的我当时那样,革命家风的传承继续默默晕染,一粒新时代革命精神的种子在她心中也已生根......




积善之家,代代相传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张果


我的奶奶叫贾书兰,1927年农历1224日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的一个小村子。2023年农历正月24日晚,老人家在睡梦之中安然长眠,享年97岁。奶奶走的平静从容,没有任何痛苦。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回头再看老人家这90多年走过的人生路。奶奶这辈子,没有啥丰功伟绩,也说不上名垂不朽,但是她那种仁爱厚道、与人为善的宽广胸怀,那种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那种公道正派、不贪不占的优秀品质,足以成为我们的传家之宝,让后辈们永远铭记、永远学习、永远传承。

奶奶这一生,艰苦朴素、养老抚幼、辛勤持家。早年间爷爷长期在外行医,家里上有高堂,下有五个幼子,奶奶省吃俭用、受尽操劳、辛苦度日、毫无怨言。对家中抱病卧床的老人,她守在床前端汤喂饭、擦屎刮尿、极尽孝道;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用一己之力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天,节衣缩食、悉心照顾、严格管教。无论是为人儿媳、还是为人妻、为人母,奶奶都是劳苦功高,堪当榜样表率!

奶奶的这一生,和睦乡邻、重情重义、至真至善。受大时代影响,奶奶这辈子,做了太多难,吃了太多苦。但她乐观豁达、善良厚道,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从不抱怨世道不公,也不背后说人闲话。她一辈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记人的仇只记人的好;她一辈子怕给别人添麻烦,却总想着倾尽全力去帮助别人。对待条件差一点的亲戚族人,她时刻挂念在心上,总想着尽自己的能力多给点帮助,即便是对待陌生要饭的乞丐,奶奶也从来没有嫌弃过,总是把人请到屋里拿馍端饭。故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今奶奶五世同堂,寿至百岁且寿终正寝,这正是她老人家一辈子行善助人积攒下的。

在儿子眼中,她是个好母亲;在孙子孙女曾孙玄孙们眼里,她是个好奶奶、好老奶;在父老乡亲眼里,她是个好媳妇、好嫂子、好婶子、好大娘……

人奔西土,音容如故。奶奶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子孙后辈会牢牢记在心里。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这是奶奶用生命演绎的优良家风,我们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幸福之泉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徐英


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童年时代有乐观、勤劳的父母和相亲相爱的姐弟;求学时总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同窗和无话不谈的知己;青年时期发现所爱之人恰好也爱着自己;进入中年,父母健康,孩子懂事,爱人依然让我心动。因此,我对自己的成长时时抱有感恩之心。当然,我的幸福根基来源于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他们给了我乐观、良善、进取的人生观,使得我的幸福之泉源源不断地溢出,一直享用至今。

父亲豪放粗犷,给予了我们稳若磐石的安全感,年轻时的父亲从不舍得让我们干一丁点儿繁重的体力活儿,他包揽了所有的脏活、累活儿;母亲细致周全,除了打理家务、掌管我们的吃穿用度之外,更像家里的军师,总能为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想出完美的解决方案。柴米油盐丝毫不影响父母的和谐感情,他们经常在相互打趣儿中处理生活中的种种琐事。父母这种幽默乐观的性格为我们营造了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馨幸福的港湾,绘制了一副副绚丽多彩的图画……

童年的回忆美好且幸福。母亲为我和姐姐留起长发,每天为我们梳理各种漂亮的辫子;烛光下,母亲连夜为我们纳鞋底、织毛衣;父亲找来破旧的陶盆,悉心种植美丽的凤仙花,只为夏季里给我们染上漂亮的红指甲;农闲季节,一家人围在被窝里,等待父亲为我们朗读“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电影散场后,伏在父亲肩头,倾听着父老乡亲们的谈笑;刮风下雨的路上,享受着躺在父亲手推车里的安逸;委屈哭泣时,感受着为我拭去眼泪的那宽大、有力却又“温柔”的手掌……

学生时代的回忆辛酸、感动且幸福。随着我们的成长,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就越来越大,父亲不得不外出拼命挣钱,母亲瘦小的身躯承担起家里家外的所有劳动,姐姐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毅然放弃了学业,选择外出打工。但是,贫困不是套住幸福的枷锁,这些丝毫没有让幸福褪色,反而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更加努力前行。为了让我能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父母从不干涉我的选择,他们总是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女孩子也可以志存高远,巾帼不让须眉!”

成年后,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依然是我的坚实后盾。无论是我遇到工作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挫折,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予我坚定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不仅为我扫除初为人母时的恐慌和焦虑,而且为了能让我安心工作,母亲跟随我到远离家乡的贵州,悉心帮我照料孩子,而留下父亲一人打理家中的大小事务。

现在,父母渐老,虽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激情和活力,但仍是我的精神支柱。每每彷徨不定时,只要听到父母肯定的话语,我总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人们常说“难量大海水,难报父母恩”,我能给父母的实在太少了,这也是我常常感到愧疚的地方,唯有将父母乐观、良善、进取的人生观传递下去,将我的幸福之泉分享给身边每个人。




我的父亲

政法学院    冯华超


小时候,我总是看着父亲在田野里忙碌,那汗水湿透的衣服和疲惫的面孔让我感到心疼,但也让我深深地敬佩他。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却拥有一颗博大的心。

在我们村庄的传统观念中,男性主要的职责就是照顾庄稼,养家糊口。然而,我的父亲却充分地意识到了教育儿子的重要性。他一直鼓励我去学习新的事物,走出村庄,走出县城,去拓展自己的视野。我家并不富裕,家中三个儿子,但是为了供我们读书,父亲说“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读下去。”为此,他三更灯火下地割麦,寒冬腊月出工修路,为我们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却从不说累,从不说苦。

由于家中田地多,缺乏劳动力,我和弟弟在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但由于玩性大,我总是偷懒,不想干了。父亲总是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鼓励我,让我明白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父亲还说:“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看到收获。”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却让我明白了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它们。

在父亲的引导下,我明白了吃苦和坚持的重要性。这些道理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在我上大学考研的时候,学习压力非常大,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每次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起父亲,这种内心的力量让我一步步坚持下去,最终取得了好的结果。

当我走上工作岗位,开始逐渐取得一些成绩,我的父亲说:“咱们是一介农民,你不要犯错,不要飘,你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些简单的话语在当时,对我来说有些刺耳,但我也明白,父亲是想告诉我,要戒骄戒躁,保持谦逊。

总的来说,父亲教育儿子并不需要很多的话语和繁琐的教学计划,但是却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他教会了我尊重他人,学习新事物、做人的正确方式、坚持不懈、勤奋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得珍贵和有价值。





传承优良家风  争做时代新人

附属学校    靳淑静


家风是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是一阵带有清香的微风,沁人心脾。好家风就像明亮的灯光指引我们前行!很幸运,我出生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几代人传承着最朴实的优良传统:善良、勤俭、真诚、尊老爱幼!

奶奶带了个好头。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淳朴善良和勤劳能干,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一言一行、办事方式、为人处世、胸怀格局绝不逊于文化人。她教育晚辈严厉而不乏幽默,对于“古训”,她能改编成顺口溜和歇后语,信手拈来、朗朗上口!时刻“警训”我们小辈们要恪守做人的良好品德,严格要求自己!奶奶性格要强但不强势,和我母亲及婶婶这两个儿媳相处的是真切的好,中国千古流传的婆媳矛盾竟在我家销声匿迹,邻里乡亲都称赞我奶奶的智慧。听母亲说,她生完我和弟弟后,都是奶奶悉心照顾她坐月子,虽然奶奶家那时候条件不好,但她自己省吃俭用,还是尽全力给我母亲供给营养。母亲每次说到这里,都会心存感激!奶奶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太多,我父亲兄弟姐妹七人都非常的孝顺!她现在虽然过世了,但是她把一个好的家风传承给了每一个家庭成员。奶奶的一生,淳朴中透着善良,平凡中透着伟大,慈祥中透着坚毅,让人肃然起敬!

我的母亲更是我们温馨家庭的榜样!她有知识、有文化、勤劳、节俭、能干、实在、任劳任怨、善良、孝顺.......除了“精打细算”、“太不舍得给自己花钱”,简直不能太完美了!

从记事起,我家的老院是一个四合院,父亲兄弟姐妹多。母亲刚嫁过来时,我大姑和二姑都已出嫁,且大姑家三个孩子、二姑家三个孩子,他们都在我们家长大、上学,他们都得到了我妈母亲般的照顾,我还有三个姑姑在上中学,叔叔在上大学,我们这个大家庭正是有了我母亲的包容和理解,变得更加温馨、和睦、和谐。表哥表姐们现在逢年过节都会亲自来看望他们的舅妈。

母亲非常勤劳!小时候的记忆中,冬天特别冷,每年冬天都要下几场大雪,整个冬天冰天雪地的,压井里的冰霜、房檐下的冰柱、漏缝的风门、还有那厚重的棉衣和棉裤......那样的日子里,母亲都是早上五点多准时起来干家务、做饭、洗衣,我们几个六点就去学校上晨课,八点下晨课回家吃饭(我在离家最远的二街小学上学,走回家就冻透了)母亲就把我们抱到灶台上,每人发个小马扎,给棉鞋脱下来,在火上暖脚丫子。吃完晚饭,她就给玻璃瓶里装上热水让我们脚蹬着,在被窝里看书,她还要洗衣服、封炉火、发面,准备第二天的早餐。我们都已经睡着了,母亲仍然在厨房屋忙活着......

母亲操持的烟火气最是热气腾腾!早起,她烙几个烧饼,把腌的萝卜芥菜丝切碎了,用醋、葱丝、香油一拌,就着玉米糁粥,简直人间美味。没有肉,她就用豆腐丁代替,做出来的豆腐炸酱面条超级美味,还有母亲做的糊涂面条......表哥表姐们上中学后都陆续回自己家了,但是还会时常怀念母亲做的家常饭,隔些时日放学后都跑我家来蹭饭,大姑和二姑只要放学找不到他们,就知道他们来我家里了,母亲随后每周约定个日子,割一条肉,做些肉捞面,来给表姐表哥们改善伙食。我姥姥家的经济条件在那个年代算是特别好的了,奶奶家的条件要差许多,但我母亲任劳任怨,仍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的。

母亲孝敬公婆的事迹,在我们村上是个典范,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认识我母亲的,年年被村支书提名表扬,我们家也因此获得了“五讲四美家庭”的荣誉称号。母亲和父亲孝敬我奶奶爷爷数十年如一日。爷爷在六十岁那一年得了糖尿病,医生叮嘱饮食特别得注意,马虎不得,母亲就严格按照降糖食谱另开小灶,单独给他做,从不嫌麻烦,直到我爷爷八十三岁作古,期间的二十多年,母亲都没有一句怨言和一丝懈怠。后来奶奶也瘫痪在床,母亲和父亲就更加悉心照顾二老,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传说。在我家乡的那一带,我觉得父亲和母亲已是楷模了,其他家的孝子们也只能与我父母比肩,而无超越!虽如此,但父亲每次想奶奶爷爷时,还是经常会有遗憾,觉得父母在世时,还是得更加用心照顾些,有时父亲想到一些细节之处,仍会自责,轻轻地抽泣着,伤心的跟个孩子一般......

母亲带动着父亲,再次诠释了我们的家风!也带动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十年前,父亲得了场大病,叔叔带着我父亲去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确诊、治疗。十年间无数次往返北京的治疗,都是叔叔陪着去,叔叔总是感念我母亲和父亲对他的好,也许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弟弟送我情”的这份手足情,让父亲有了治疗的信心,终于痊愈!估计是我们家的浓浓亲情感动了上苍吧!四年前,我母亲静脉曲张做了手术,我当时工作忙,走不开,我小姑特意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安心工作、照顾好孩子,她在医院照顾我母亲一周,让我特别的感动!

这就是我所出生的大家庭,非常温馨,正能量满满,好的家风世代传承着,我感觉有这样的亲人,幸福感爆棚!无论是亲子关系、婆媳关系、还是手足之情......都非常融洽,逢年过节,一大家聚餐时,我们都会感慨我们是如此的幸运,能有这么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同时还会怀念我的爷爷奶奶,更会赞扬我的父亲母亲。叔叔总是以他们兄弟七人的情谊来教育、引导我们晚辈,常说:“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到地上以后,就化成水,结成冰,谁也离不开谁了”

正是有了长辈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我们这些小辈们更加注重对家风的传承!参加工作以来,我时刻牢记父亲和母亲的教诲,用心教书育人,勤修师德师风,争做时代新人!十多年的冬去春来,十多年的风雨历练,春温秋肃,物换星移,改变的是容颜、是心境,不变的却是沉甸甸的对三尺讲台的热爱。

 



我们家的小故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庚平

 

记得小时候的一个晚饭过后,爸爸妈妈在讨论一个亲戚,似乎因为什么事情很生气的样子,看着他们难过的表情,小小的我说了句:我再也不喜欢她了,再也不和她说话了。二十多年过去了,父母当时惊愕的表情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俩同时看向我,非常严肃的对我说:这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小孩子不要掺和,你要懂礼貌,见面了要问声好,不能没有礼貌!这是父母为数不多的这么严肃的对我说话。时隔这么多年,现在仍然对他们当时对我的批评态度非常的敬佩,他们没有顺着儿女去做让他们“解气”的事情,更没有教唆孩子去做“没家教”的事情。

那时的爸爸妈妈不像高知父母或者现在年轻的父母这样懂得跟孩子交流谈心,别人家孩子拿着试卷回家签字总是怕被揍一顿,而我从不担心这个,基本没压力、没烦恼。直到长大后的一天,听到叔叔们为自己孩子就业而发愁时,爸爸说:“不要要求太多,只要孩子们健健康康、不犯法就行。”我才知道,哦,这就是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就这么简单。确实,父母从没高要求过我们什么,没要求考试考出好成绩、没要求要拿多少工资,甚至对我的另一伴仅有的要求就是“人品好就行”。在他们看来,尊敬长辈、勤劳努力、乐于助人就是“人品好”。妈妈是个热心肠,到了秋收的季节,常常帮完这家再帮那家,把家里不常穿的衣服,送给同村需要的人,家里来人时总是热情的拿出各种水果和好吃的,家里永远是热热闹闹的,充满欢声笑语,常常在院子外都能听见他们大笑的声音,这也是我心里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爸爸和妈妈的爱情也是让人羡慕的,东北的冬天尤其冷,更别提早晨了,早饭都是爸爸起早做好了才喊我们吃饭;晚上,妈妈要吃萝卜,爸爸也会简单披件衣服跑到院子里的地窖里拿,当然也会带上我和弟弟两个小助手,在地窖口探头往里望,催促他快点,真的是太冷了。爸爸也从不会吝啬表达对妈妈的爱,常常把“我爱老婆”挂在嘴边,一直也以为很平常的事情,直到近几年才知道,“我爱你”这三个字,还有很多年轻人都羞于说出口,那50年代出生的他们就更为难得了。

爸爸妈妈喜欢看法制类节目,边看边讨论,我也跟着他们的思路,对案件的走向和分析越来越有兴趣,上小学时看到有人误入传销组织或者被诈骗钱财的新闻,我当时还很纳闷为什么这么简单、明显的骗局还有人相信,长大了才明白,其实自己早已具备较高的防骗意识,不会因为贪小便宜而上当,更不会为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存在贪念而误入歧途。

父母的行为像是一面镜子,不需要刻意去强调和要求孩子要怎么去做,他们是什么样子,你也是什么样子。好的家风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爸爸妈妈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也深深的影响了我,让我懂得什么是爱、无私和责任,也让我懂得做人要善良、知足和要有担当。现在网络上常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感谢父母给我健康快乐、轻松自在的童年,也给我营造了良好的家风环境,我也将以父母为榜样,做一个“人品好”的人,未来也必将这种优秀的家风传承下去。





  

青春无悔须奋斗,一纸家信诉亲情

工程训练中心  耿雪春


 

亲爱的孩子:

2023年你将迎来你的18岁人生,你正站在人生节点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时光,向前,青春的朝阳正徐徐升起。你也即将迎来高三的学习和生活,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这也就是意味着学习会更紧张,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在学习上父母帮不了你多少忙,唯一能做的是当好你的坚强后盾。

学习虽然紧张,但我还要与你一些忠告,因为你已长大了。

首先,要懂得谦虚。

谦者,如冬日寒梅,饱含三季雨露,一朝青春自来。

脚踏莲花,轻舞袖裳,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却因一个不起眼的步伐,对一名老人躬身请教。你能看到的是他在华丽戏台上的牡丹真国色,花开动京城,看不到的却是他的治学严谨,精益求精,每一次谦虚的求教,都使得他在台上的盛放多一丝华美,多一缕清香。时至今日,梅先生那虚心的眼光依然在李子柒眼中闪光,一屋俩人,三餐四季,方宅十亩,草屋八间,一帧帧影像中,我们看见的是她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桃花开了,酿桃花酒,棉花熟了,打棉花被,看不见的却是她为了几分钟的视频,曾经跑遍山河拜师学拍摄剪辑技术,师父不肯授,就恳求,就一次次鞠躬。

其次,做人要懂得感恩。

感父母养育之恩,此恩如苍天厚土,最是真心无私厚重,试想一个连父母养育之恩都不在乎,或不能报答之人,他以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天地如何容之?

感老师授业传道之恩,此恩如浩瀚大海,最为崇高和广博,心感此恩才能立德于社会,谨行于人生。

感朋友同学互助友爱之恩,此恩如春风化雨最为适时又暖心,知此恩才能融洽社会关系,于人生交往中游刃有余。

正因如此,心存感恩之人,才能收获更多更大的幸福,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之心和狭隘的自私自利之情。才能行大道,才能朝气蓬勃,才能睿智豁达,才能远离烦恼,才能把身心植于乐土,才能结出丰硕甜美的人生果实。

最后,要学会化苦为乐,学会坚强乐观面对生活中的苦恼与挫折。

人生正当途,苦难铺就成功路。唯有善化人生之苦为人生之乐,方能成就未来之高程。

唐之刘禹锡居陋室而作“乐”铭;明开国文臣宋濂年轻时无书可读,无师可拜,便亲手抄录,趋百里求师;今之西藏学生斯朗巴珍虽生于贫寒之家,可她爬雪山找信号只为了流畅地上网课,在零下温度的雪山上找到了那温暖的学习之乐。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物质上的匮乏时,表现出的不是焦灼苦闷的姿态,不是消极自卑的心理,而是将现时贫寒之苦化为锻炼强大意志的精神动力。正是这种意志,让他们能够不在乎生活的环境,以学为乐,以朴素平淡为乐,努力催开梦想之花,终结出自身理想之果。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一生罹疾病染沉疴,却用一把琴弓拉出了他心中饱受精神苦难摧残的纯真之乐;钱钟书先生在十年动荡时期遭受迫害,居于牛棚,倍遭屈辱,却以心中做学问之乐,著出《管锥集》之大作;王继才,王花夫妇守岛30年忍孤独之苦,却发掘出为国戍边之乐。他们纵然病痛、迫害、孤寂,但都始终保有一颗平常心,用这颗心来盛放作曲之乐、著学之乐、生活之乐,击败了沉沦的念头,战胜了苦难的压迫。一颗平常心,让内心不再只有苦,让未来永远存在乐。

现实生活中不乏因生活清贫而自怨自艾,不思以苦为乐之人;也有因沉沦于苦难,无有乐之希望,苦闷抑郁之人。如果行驶在苦难的道路上忘记打开“乐”的车灯,前方一片黑暗,又怎能寻到未来的方向呢?

所以,孩子,你要明白:苦与乐是一株双生花,既有苦,便有乐;既欲享乐,亦需受苦。惟有真正在苦难中不为所动,化苦为乐,苦中作乐,方可在乐至高堂中见到万象盛景、世间繁华,成就人生之辉煌。

孩子,书不尽言,望你善自珍重。人生道路上不光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或许是风雨和泥泞。希望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更为强大的内心精神世界以战胜任何困难,并心存感恩,珍惜时间,抓住机会,灿烂一生!


                                    

                                       永远支持你的父母

                                                                                           2023518

 

 


饮水思源品甘露  美德家风代代传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卫涛


    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是我们疲惫时可以停靠的港湾,是始终推进我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而家风则是家庭的文化涵养,也体现了家庭的精神面貌,是一种价值准则、精神足印,家庭的建设离不开代代传承的家风家训,良好的家风是形成美好家庭氛围中最和谐温暖的一缕春风。

    国有国训,家有家规,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传承的优良民族之风,还记得孩童时期,我的父母常常提醒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便是“尊老爱幼、诚信为先、勤劳友善”,这十二个字真言一直伴随着我长大成人,直至今天走上了工作岗位,一字一句的家训仍然在时刻鞭策着我前进。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我的父母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从小,在爸爸妈妈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孝顺的样子;看到了他们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样子;看到了他们对待孩子细心呵护的样子。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做像爸爸妈妈这样的人。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为人子女要懂得孝敬双方父母,为人妻子要懂得贤良淑德,为人母亲要懂得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和谐共处。

    所以当我长大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我才深刻体会到言传身教的意义。在家中,我尽力孝敬双方父母,在生活上给予物质保证,在精神上给予温暖关怀,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对待爱人相知相爱,努力做彼此工作和生活中坚强的后盾。其次,父母还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榜样和楷模,所以在以后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一定也会像我的父母教育我那样,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懂得尊老爱幼、诚信为先、勤劳友善。

    诚然,家风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习惯和作风。同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认为,家风与师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风连着师德。作为教师,治好家、树立良好家风,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点讲家风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古人有云: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的家庭家风很好,就会促进全社会的风气好。从来贫贱出俊杰,自古纨绔少伟男。人民教师不仅要严守校规校纪,身体力行做好样子,还应该制定严格的家规,形成良好的家风,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管好家人,这是家风的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人民教师都要首先从搞好家风做起,有了好家规才会有好家风,正了家风才能正师德。

    最后,我想说,正是因为我们的家训、家风,才让我在一个优异而又温暖的家庭里健康成长,让我在成长的路上从未迷失自我,始终朝着目标努力前进。也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传递着正能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这些所传承的家训、家风以及家规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我也会将我们的家庭美德继续弘扬传承下去,在时间的轴轮里,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儿女。


传承家德家风

校医院  蒋军霞


什么是家德?什么又是家风?家庭生活中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处理家庭矛盾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是家德;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的家风。每一个家庭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家德家风,而这些家德家风也将经过血脉的传承,启迪一代代人,影响一代代人。

家风家德的传承不能只通过言语或文字去进行传承,而往往需要通过长辈的日常行为无意间诱导着晚辈进行行为模仿而得到传承。上世纪90年代,央视曾有一则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偷偷看到自己的妈妈给她的妈妈洗脚,于是也接了一盆洗脚水去给自己的妈妈洗脚,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教育,没有任何的说明,在无意无形之间家德家风就得到了传承,这就是独属于家德家风的魅力所在。

我是家里老大,在家里基本是承上启下,照老顾小,一手带大的儿子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006年的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直至十几年后的今天,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所有细节。事情发生在那年的冬天,在老家的妈妈身体有些不舒服,我决定第二天回去一趟,并把这件事告诉刚上一年级的儿子,临走叮嘱道:一会儿妈妈把你送到学校,会尽量赶在你下午放学前回来接你,给你十块钱,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就用。送完儿子我就立即去赶车,那个时候家里还没有汽车,想要回一趟老家只能公交转大巴转“三蹦子”,不过还好,老家不远,顺利的话用不了三个小时就可以赶到。

故事的转折往往发生的特别突然,正当我陪母亲聊着天,吃着美味的饭菜时,突然发现窗外下雪了,鹅毛大雪,最要命的是我注意到下雪的时候,地上已经有积雪了。意识到路上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我立即从母亲家里出发,在搭上返程的车时我看了眼时间,按照正常返程时间来算,我已经提前了四十分钟出发,应该来得及吧。那时候心里一直在默念:路上可别耽搁了,路上可别耽搁了,路上可别耽搁了。女人的第六感往往就那么准确,怕啥来啥,因为积雪路滑,我返程的路上发生了车祸,整个路都堵死了。车祸挺严重的,交警、消防、救护车都来了,一直过了一个小时才开放了一个车道,又过了二十分钟我乘坐的大巴才通过了堵车路段。我当时的心情所有当妈的应该都懂,这么大的雪,这小子不会傻到站在露天的路边等我吧,那不把人冻坏了;这小子不会乱跑吧,他又没有手机,一直等不到我怎么联系我呢;这小子脑子比较灵光,应该不会被坏人拐跑吧。这一路我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着缓慢行驶的汽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终于赶到儿子学校门口的时候,已经距离我们约定的时间过去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在车距离站台还有200米的时候,我提着的心就放下了,因为我看到了大雪映衬下,穿着大红棉袄的小人儿。下了车,看着儿子幽怨的眼神,讲真的,当妈的真的忍不住想笑,可又看了看儿子冻红的脸,跺着的脚,剩下的只有心疼。想着赶紧给儿子解释一下,结果儿子没有给我解释的时间,他先是把书包递给我,然后解开了棉袄,从棉袄的内兜里掏出了三个烤红薯,小小的。

“妈妈冻坏了吧,吃烤红薯,还热着呢!”

他没有质问我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接他,也没有冲我发脾气,他是最爱吃烤红薯的,也许在等我的时候路边路过了一个卖烤红薯的摊子,我能想象到他馋到流口水的样子,然后买了三个烤红薯,却一个都不舍得吃,怕凉了就放到了怀里用体温保温,傻孩子,那红薯刚出锅的时候,是不是好烫。

那天的红薯并不是很甜,但是我吃的时候是真的甜,心里是真的暖。红薯递到我手里的时候已经是温温的了,但是我知道,那是儿子的温度。那天真的很冷,一口红薯下去,心里热,热得发烫。

那天的公交并不好等,我们母子俩就一人抱着一个红薯,淋着雪,走在回家的路上!倍感幸福的同时我不禁在想,儿子正是感受到了我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才在无形中受到影响,不自觉的激发出了对我的关心,这不正是美好家风的传承吗?



            “弘扬家庭美德 践行健康家风”主题活动——家风好故事作品目录

序号

单位

题目

作者

1

禹州实习实训基地综合服务中心

家庭的力量:健康家风的传承与践行

贺静晗

2

禹州实习实训基地综合服务中心

弘扬家庭美德  践行健康家风

魏慧雅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革命精神孕育新时代家风传承

刘兴华

4

马克思主义学院

饮水思源品甘露  美德家风代代传

刘卫涛

5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积善之家,代代相传

张果

6

机关二财务处

温情流转岁月间

韩瑞瑞

7

机关二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永葆“清白”底色  传承优良家风

周辉

8

校医院

传承家德家风

蒋军霞

9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弘扬家庭美德践行健康家风

王明杰

10

工程训练中心

青春无悔须奋斗,一纸家信诉亲情

耿雪春

11

机电工程学院

弘扬家庭美德践行健康家风

张钰

12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姥姥姥爷的爱情故事

王旭哲

13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弘扬健康家风

康利平

14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我们家的小故事

庚平

15

体育学院

树家风、育美德

秦杰

16

图书馆

” “” “”-----家风三部曲

郭梅娜

17

外国语学院

和谐兴家

李木子

18

经济与管理学院

育儿先育己——一种基于生态观的家庭智慧

谢芳

19

政法学院

我的父亲

冯华超

20

附属学校

传承优良家风  争做时代新人

靳淑静

21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幸福之泉

徐英

 

 

 

 









郑州轻工业大学工会 http://gh.zzuli.edu.cn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36号 电话:0371-86608180 E-Mail:xgh@zzuli.edu.cn